觉得LV手环很可爱!她跑专柜「试戴」却羞耻想消失 店员尴尬:那是狗项圈喔

日本一名网友分享「社死」经历,她在推特上看见LV出的一款手环觉得很可爱,於是跑去专柜想要试戴,结果店员却尴尬告知「这是狗项圈」让她羞愧得想当场去世,网友一看全笑翻!

女网友@xqueen___a发文分享自己的糗事,她在推特上看到了LV的一款手环,颜色粉嫩加上金色蝴蝶结,觉得实在太可爱了,於是就跑去专柜想要试戴,还向店员展示了一下商品页面,没想到店员尴尬表示「不好意思,这是狗项圈喔」,让她瞬间羞耻到爆炸,觉得自己简直当场去世,「请允许我在这开个追悼会」。

贴文让许多网友看了都笑翻:

「你应该说我家狗在做美容,我替牠试试大小」
「其实人也可以用啦,你不说谁会知道」
「虽然但是,真的好可爱啊」
「给我,怎麽了,我就是狗!!」
「这个款式人也可以啊感觉,之前我也是看中一款狗用的项圈然後就买了,实际戴上效果还可以的」
「确实挺好看的,我也想带汪」
「觉得好看就买吧,管它是不是人用的,LV也没有创意性了,就不能做个主人和狗子的亲子款」
「老天,我第一眼也觉得是手环www」

我也觉得好可爱……狗狗戴会不会太奢侈了捏,我来帮牠戴ᕕ ( ᐛ ) ᕗ

via Twitter


哈日族们看过来!ETtoday新闻云和日本家电量贩店Bic Camera合作,要送你优惠券啦~把Bic Camera优惠券直接存在手机内,消费满未税价5001日元以上,结帐时刷条码+出示护照就可以享有优惠罗。

※部分商品不适用此优惠券、此优惠券不可与其他优惠并用※

▼点图可放大…

未实现的建筑设计图、产品说明书都成灵感!陈建荣个展《方方》展演颜料与画布构筑的人工景观

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设计图、平面施工图、产品说明书、街头看板与文宣⋯⋯等,都是艺术家陈建荣创作的灵感来源,他利用缤纷的几何色块堆叠、模糊的色彩边界,以及看似不合常理的景观与结构拼接,去释放尺规丈量的严谨线条,突破版型框架的束缚,形构蒙太奇般的平面绘画作品。即日起至2022年12月24日,台北双方艺廊推出陈建荣个展《方方》,现场集结艺术家共20余件平面绘画作品,展演以颜料和画布所构筑的「人工」景观。

双方艺廊推出陈建荣个展《方方》,即日起至2022年12月24日展出

产品说明书、未能实现的建筑设计图都成画作灵感

百分之百的原创常被视为创作的真谛,但在艺术家陈建荣的作品当中,不乏采集既有素材并将部分元素挪用至画中的线索,例如无法按图施工的设计图、画册上的摄影、设计师海报、Instagram截图⋯⋯等已经历过他人「创造」的物件,都是他画中的潜在元素;不过,经由陈建荣自身的色彩、线条、结构演绎下,那些非艺术家本人原创的痕迹,比如设计图上的笔迹、广告看板中的版型,都将经历建置、拆解、绘制、涂销等行为,与颜料一同蜕变为一幅崭新的绘画,画中蕴含陈建荣的采集行为与创作挥洒,形成原创与再创之间的微妙状态。

陈建荣 Landscape 162, 2022, 压克力颜料、综合媒材、画布

「似是而非」的绘画风格

这样的微妙状态,恰巧与陈建荣「似是而非」的绘画风格形成有趣的对应,他的画面经常透过建筑空间和线条的经营凸显其结构性,又以色彩的配置、涂抹、滴流等绘画性的笔触表达出抽象的美感,对其结构性再次进行消解与解构,整体呈现一种乱中有序、序中又有乱的画面。

《方方》展览现场

画中每个看似不确定的笔触与线条,其实叠加在设计图、说明书等精准且讲求按部就班的框架上,而部分作品中如淡薄晨曦的浅黄、草莓冰淇淋般的恬淡粉色、清凉的薄荷绿等色彩运用,则打破了陈建荣时常采集的建筑结构元素的工整与制式,多种元素层层叠加,形成非常有趣的意象对比,而属於艺术家本人独有的二维世界,也在小小的画布上被建构,画中所呈现的那个「地方」好似存在於幻象与现实之间。

陈建荣 Landscape 156, 2022, 压克力颜料、综合媒材、画布

《方方》展览现场

何谓「方方」?

《方方》是陈建荣在双方艺廊举办的第一场个展,展名一如谐音推想,带有呼应其创作风格以及展场形式的多层意涵,对此他在访谈中剖析:「《方方》可以说是一种视觉样貌的呈现,垂直、水平,建荣的东西都挺方的;或是空间向度,方方面面、方方正正,但又不是那麽具体;或是观众会想到双方的空间样态(格局方正),甚至是我这次展出的空间,就类似两个上下叠合的矩形。」虽然《方方》听起来有明确的边界,但或许可以进一步联想为边界带点「光晕」的意象,以此为切角看本次展出的《Landscape》及《Aircraft》系列绘画,也许会更有想像空间。

《方方》展览现场

《方方》展览现场

交织具体与虚幻的人造景观

《Landscape》及《Aircraft》是陈建荣近年持续发展的绘画系列,其中除了部分作品植基於具体的城市场景与人造物,其余很多是创作时「凭空杜撰」出的结构体,或者几件形似房舍的雕塑,又或真的取自某些艺术家作品的形体。初次观看,总会想从画中找到具体的城市图像,比如美术馆、工地旁所停放的起重机、窗户⋯⋯等熟悉的物件,但与其将这些建筑性空间视作绘画的「母体」,倒不如将其视为一种绘画「语言」,如同画中刻度模糊的尺规、反覆使用的遮盖胶带等痕迹一般,仅是一种表现形式。

陈建荣 Landscape 148, 2021, 压克力颜料、综合媒材、画布/陈建荣 Landscape 43, 2021, 压克力颜料、综合媒材、画布

陈建荣谈《Landscape》系列

与双方艺廊对谈的过程中,陈建荣特别提出两件出自《Landscape》系列的作品做讲解,想更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概念,不妨从此切入,「提到Landscape,大家普遍会想到风景、景观,但相较於自然景观,我的作品显然是针对人文环境的所看所感,并在整理後转化而成的绘画样貌。」

《方方》展览现场

⭔ 後现代空间遇上文艺复兴时期色彩

陈建荣接着以〈Landscape …

国美馆「未至之城—2021亚洲艺术双年展」!携手亚洲38组艺术家、417件展品带大家遇见未来

以亚洲作为主要观察区域,亚洲艺术双年展探讨亚洲社会各层面的流动关系,从艺术的角度直观剖析过去、现状与未来性。面对疫情席卷全球,「未至之城-2021亚洲艺术双年展」透过科幻视角登入亚洲当代各种议题甲板,以囊括现地制作、多媒体装置、平面绘画、录像、摄影、电影放映座谈及文献手稿等作品形式,前往最靠近未来的未知城邦。

何采柔Joyce HO,〈DOTS〉(2021亚洲艺术双年展现场照片) 图片提供:国立台湾美术馆

沿着如入境般的引导路径,眼前的亚洲艺术双年展,从艺术家何采柔回应Covid-19新日常的《DOTS》里,以贴上标签圆点的纪录仪式性开展。不同於2019年聚焦於人与陌生人、与非人的相遇,以及不同意识形态间的碰撞与交会;这次由台湾独立策展人高森信男(Takamori Nobuo)、侯昱宽、菲律宾策展人泰莎.玛莉亚.奎松(Tessa Maria Guazon)、印度策展人安努舒卡.拉坚德兰(Anushka Rajendran)及泰国策展人唐娜维.恰卜瑞蒂(Thanavi Chotpradit)组成多国跨域的策展团队,以历年之最的28件全新创作数量,联合15个国家、共38组艺术家陈述关於「亚洲未来主义」及「亚洲科幻文化」的主轴。

(左) 马克 .萨瓦图斯Mark Salvatus,〈人类条件〉, 2017年至今,四频道投影、Google街景影像截图,尺寸依场地而定。抢救计画提供 / (右) 蔡艾芳Genevieve CHUA,〈秒在一百年上聚积〉 (2021亚洲艺术双年展现场照片) 图片提供:国立台湾美术馆

现在还是未来?还是属於过去的未来进行式?

撷取建筑家王大闳所撰写的英文科幻小说《Phantasmagoria》,「Phantasmapolis未至之城」分别由「Phantasma」(幻影、魅影)及「Polis」(城邦)组构而成,试图在艺术轴线内思辨、重构亚洲独特的发展脉络。像是台湾艺术家李勇志特别为本届亚洲艺术双年展创作的《过期霓虹》系列,就从历史档案文件影像复刻新的灯管纹理,藉以诠释1980年代亚洲普遍流行的霓虹灯招牌,让人盘旋在过去与现在交织的虚实之间。而以Google街景影像残影截图,作为探讨因科技介入而扭曲失真的痕迹,菲律宾艺术家马克.萨瓦图斯(Mark Salvatus)的《人类条件》则是以一种数位证据,见证自然与科技的交互形式。同样以科技媒材讽刺当代生活处境,韩国创作团队Bang&Lee的《无名之地》揭示了一场混合现实经验的地景与记忆片段的多频道录像装置,用剧场情境透露生活的荒谬性。

Bang&Lee,〈无名之地〉(2021亚洲艺术双年展现场照片) 图片提供:国立台湾美术馆

另外,展场内也充斥对当权社会的尖锐抨击,以机车排放废气灌满塑胶袋的「软雕塑」《蛇尾》,是越南当代艺术家阮陈乌达(UuDam Tran Nguyen)直截讽刺当地的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所做的三频道录像创作。而作为反应柬埔寨社会及历史中萦绕不去的阻隔、距离和空间,由柬埔寨当代影像创作者林.索科谦李纳(Lim Sokchanlina)捕捉《包裹未来II》摄影系列墙面,则以拼贴铁皮呈现各种不对称的隔阂。

(左) 阮陈乌达UuDam Tran Nguyen,〈当代圣乔治〉(2021亚洲艺术双年展现场照片) 图片提供:国立台湾美术馆 / (右) 林.索科谦李纳Lim Sokchanlina,〈包裹未来II-橡胶园,磅湛省〉2018,摄影冲印,104×156公分,艺术家及日动画廊提供

跨时空的延伸计画…

台中中岛GLAb「上陆许可」台日交流展!12位创作者以海报设计串连城市

台中中岛GLAb第三季展览「上陆许可 Traveling & Hugging —— 台日旅行的想像」已於2022年1月开展,其邀集台日的⽅序中、李君慈、杨⼠庆、郭中元、⼩林⼀毅、中村⾄男等12位创作者,以相互交换的城市限定包裹做为发想,打造出对城市旅行想像的创作,也带领观者藉由展览、重返喜爱的日本。

台中中岛GLAb第三季展览「上陆许可 Traveling & Hugging —— 台日旅行的想像」,於1月21日正式开展。

台中中岛 GLAb推台日中流创作展

疫情之下,无法出国的日子早已数不清,而有些地方总令人特别想念,对策展人许哲瑜、郭中元而言,日本便是这样的所在,於是,上陆许可Traveling & Hugging展览也就此诞生;而本次的台日交流创作展,邀请12位台日创作者从自身城市出发,挑选最具特色的物件,集结成城市限定包裹後寄出,并依循收到的土产包裹,以及对於该城市的想像,分别创作出一张海报。

展览中,集结12位创作者×11座城市×12份包裹。

集结台日12位创作者海报

而其实此次的主视觉海报,便是一大亮点,台日护照相互拥抱的姿态,既带出两国之间紧密的情谊,也呼应了每当我们抵达日本,护照上所盖的「上陆许可」标签。而展中,不仅能窥见12张各有风格的海报创作,同时还展出了台湾创作者收到的日本包裹物件,也让观者对於这些城市更有想像画面。比如杨士庆从加濑透的东京土产中的剑玉,想像在东京街头玩着剑玉喀喀喀的声响以及在东京的一切,设计出此次的作品。

展览现场也展出台日12位创作者收到包裹时的影片。

方序中将录下的屏东声音卡带,寄给位在横滨的中村⾄男,促使他创作出大口吃着彩虹的巨大蜗牛妈妈,这既象徵着自然之美与生命力,也是中村⾄男对於屏东的印象;郭中元以来自静冈的矢後直规的富士山手绘稿为发想,试着打开富士山来观看日本,也以犹如台湾庙宇灯笼的意象,象徵台日友好交流。

台湾创作者收到的土产包裹,也在展览现场展出。

推出展览限定周边

而总共集结12位创作者×11座城市×12份包裹的交流创作展,也期待观者在图像中,拥抱彼此的文化,并来上一场神游之旅。若是意犹未尽,也别忘了带走本次展览推出的帆布袋、徽章、封箱胶带,以及集结12张海报的作品集,然後期待上陆许可的那天再次到来。

展览中也推出周边商品,可以一次收藏12张海报。

上陆许可Traveling & Hugging,台⽇旅⾏的想像

地点|台湾府儒考棚(台中市西区府後街38-8号)

营业时间|AM 11:00-PM 18:00(周一、二公休)

策展⼈|许哲瑜 郭中元 协同策展⼈|木村一心

台湾参与创作者-⽅序中、李君慈、施博瀚、郭中元、郭欣翔、杨⼠庆

⽇本参与创作者-⼩林⼀毅、中村⾄男、加濑透、⽮後直规、⽥部井美奈、⾼⽥唯

文字|Adela Cheng …

《魔女2》2022年上映,首张剧照释出!剧情+角色介绍,崔宇植 复活再战 金多美?李锺硕 帅气加盟!

金多美出道作品获关注

作为第一部商业电影作品,金多美的表现让人相当兴奋,也因为本片拿下大钟奖、青龙奖多个电影奖项的新人奖。金多美也因为惊人的表现与电影口碑,和电影公司签下《魔女》续集的合约。不料,因为第一集制作发行的华纳兄弟退出韩国市场,加上导演朴政勳希冀提高规格,资金无法到位,因此延宕了续集的拍摄。不过後来解决了合约以及制作资金问题,《魔女2》已经在2020年12月底於济州岛开拍。

《魔女》金多美表现杰出

《魔女》金多美表现杰出

《魔女》金多美表现杰出

2022宅配美食推荐!精品火锅「肉大人」5汤底,大根牛骨、蕃茄培根、泡椒麻辣等,中保无限家开卖!

宅家吃!火锅老饕必收的「肉大人」,重出江湖了!肉大人特别将5款特色、人气汤底,酸白菜、泡椒麻辣、蕃茄培根、大根牛骨、蒜头味噌, 於中保无限家上架推出,上网买、宅配送,在家超享受!此外,除了当火锅吃,还能变身杂炊、义大利面、牛肉面等,汤头多样吃法,让你在家轻松吃美味。

内文未完请往下卷动肉大人必吃汤底1:蕃茄培根汤

酸香迷人,老饕必收款!将培根、洋葱丝、蒜片、黑胡椒粒以及无盐奶油放入锅底,延续台式石头火锅的元素,以大火快炒爆香,最後加入延龄堂番茄酿和绍兴酒制成高汤!浓厚风味,让人允指回味!涮肉前先嚐一口原汁原味,涮肉後即是酸甜与肉汁交织的绝佳风味,实在暖心!

推荐吃法:剩余汤底,可拌入烫熟过的「义大利螺旋面」,铺上马扎瑞拉乳酪烤至融化,魂牵梦萦的浓厚口感,入口即化!

肉大人必吃汤底2:大根牛骨汤

加入牛大骨後需细心剔除油脂与杂质,再加上葱、老姜、白胡椒粒、红花椒、青花椒、白萝卜、红萝卜、洋葱及延龄堂的萝卜酿,并以大、小火炖煮超过4小时,如此费工的程序,成就了完美的台日精髓!看似清淡的汤头,却有着醇厚的老灵魂!

推荐吃法:无论加入米饭、蛋液至汤底变成杂炊,亦或是作为牛肉面的汤头,都享受!

肉大人必吃汤底3:蒜头味噌汤

浓、醇、香就是它!不仅精选蒜泥与日本粗金味噌熬煮,更选用以高粱酒粕、台南七股蒜头、盐、水及天然香料经30天酿造,催化出的「台南延龄堂吴老爷自产蒜头酿」!台日再度合并的经典,直接上桌!可再搭配「台湾桂丁鸡腿肉」、「蔬菜大骨汤」,让暖冬更增清香!

推荐吃法:汤底最後开大火煮滚、打颗蛋包煮熟後,将热汤淋於煮熟的面线上、滴两滴麻油,营养满分!

肉大人必吃汤底4:酸白菜汤

源自台南延龄堂吴老爷的「酸白菜锅底」,使用独家的高粱二次发酵酸白菜制作,入口馨香、不过酸的自然气息,清爽回甘!搭上「台湾五花猪肉片」,让人爱不释手、赞不绝口!

推荐吃法:於最後加入宽粉丝、细冬粉等食材,道地的东北风味,酸甘生津、齿颊留香!

肉大人必吃汤底5:泡椒麻辣汤

这款号称「四川小辣椒」的汤底,是轻麻辣型!就连汤头都能轻松入口、不负担!最适合不爱吃辣的你来挑战!以鸡心辣椒与大红袍,搭配朝天椒、青花椒、豆蔻等辛香料与酒酿发酵而成後,再以鸡骨为主体,加入酒酿、酱油、冰糖一同熬煮,微酸、辣、麻的多层次口感,就是过瘾!

推荐吃法:搭配美国顶级牛小排和王子面,吸足汤汁、锁住精华!最佳的组合在舌尖幸福打转!

免出门、特色汤底直送到府!

心动这里买…

以设计翻新京都传统百年工艺!佐藤大携手清水寺、在地老店以七件作品推出《NENDO SEES KYOTO》展览

日本京都的美,是四季、祭典、建筑、街道,也是千年古城在时间荏苒下依旧引人入胜的文化底蕴;今年日本设计大师佐藤大联手七间京都传统工匠老店,透过设计为代代相传的百年工艺带来崭新视角,并以不同以往的诠释方式展现京都魅力。 由nendo操刀设计的《NENDO SEES KYOTO》展览,邀来京都在地「十六代 大西清右卫门」、「植治 次期十二代 小川胜章」、「清水寺」、「小嶋商店」、「香老舗 松荣堂」、「十三代 中村宗哲」、「宫崎家具」与「十五代 乐吉左衞门 乐直入」分别合作七件作品,其中亦从清水寺经堂和西门获得灵感,打造出现地创作的装置艺术,目前所有作品展示於二条城、二之丸宫厨房与御生所。对佐藤大来说,设计的介入并非与传统宣战,而是透过不同技术的融合,让原先对传统工艺视而不见的人,也能重新投以关注目光。

二条城展览会场。(Photo Credit:nendo、Photography by Takumi Ota)
以装置艺术转译千年寺庙传统文化价值如果你曾经造访过京都,肯定不会错过自创建以来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清水寺。这次nendo在清水寺「西门」这个过往被称作佛教「日想观」圣地(夕阳西下时,望向天空思考西方极乐净土的冥想方式),以镜面一一覆盖38个台阶,并透过精密计算的角度,让镜面尽可能不反映到游客与周围建物,仅呈现出湛蓝天空的纯净美好。

清水寺西门的楼梯被镜面取代。(Photo Credit:nendo、Photography by Takumi Ota)
镜面阶梯映照出迷人的蓝天。(Photo Credit:nendo、Photography by Takumi Ota)
(Credit:nendo)另一件装置,援引清水寺所供奉的千手观世音菩萨33个普度众生形象,并以「看不见,但可以想像和感受能量」的祈祷空间做为设计发想,结合源自京都大学的初创企业Space Power Technologies「无线供电」(不插入充电线便能提供设备输送电力的技术),融入观音千手之姿,以33个照明灯饰点亮殿堂。

以千手观音之姿化身祈愿场域。(Photo Credit:nendo、Photography by Takumi Ota)透过几何线条的设计感为传统庙宇赋予一丝当代氛围。(Photo Credit:nendo、Photography by Takumi Ota)
此灯饰既融入传统同时也体现当代设计的审美。(Photo …

一直检讨问题,只会让情况更严重?高效能人士不是不出错,而是善用15秒这样思考

我们越是专注在问题上,就会制造出更多问题。要摆脱伤害,非得靠心理韧性不可。

让我们回想一下。你一天当中做对了九十九件事,有一件事进行得不尽理想,但你会一直想着那件不够里想的事情,还记得我们说这是很典型常见的吗?

假定你开车从公司回家,一路上一直想着那个错误,你开始对人生充满负面想法,等你到家的时候,心情已经够糟了。你一走进家门,伴侣立刻提了一个在你上班期间发生的问题。由於你的心情已经不好,回话的态度也不够好,这下子,你挑起了争执。

接下来你又跟其中一个孩子大呼小叫,然後你要罚他禁足。接着时间快转,睡了一晚沙发的你,隔天一早醒来腰酸背痛。

别忘了,我们天生就有「以问题为中心的想法」,你的大脑就是会聚焦在问题上,若没有恰当的训练,几乎不可能就此打住。

你可以做个实验,告诉自己:「不要想着一只穿蓝色跑步鞋的粉红色大象」,然後,接下来15秒,想办法不要想那只穿蓝色跑步鞋的粉红色大象。我猜,即便你告诉自己不要想那只大象,可是你想的就是那只大象。这就是所谓的支配思想理论(theory of dominant thought)。

我们心里的支配思想会左右思路的方向,让我们逐步实现其内容,同时建立相关记忆。告诉自己不要想一件事,就是把那个主题放在心里,当成一个支配思想。

这个实验的支配思想是大象,那就是「以问题为中心的想法」对我们造成的问题。问题是支配思想,也是本性的思想。想要阻止「以问题为中心的想法」,我们就必须要利用某种所谓的思想替代。要停下来不去想粉红色的大象,就一定要强迫自己想像其他的东西,例如,专心想一颗亮红色的热气球。

若要停下来不去想问题,就必须学会辨识解决方案,同时专注在解方。

再做一次这个实验吧,不过,这一次只要大象在15秒内一出现在你脑海里,就用亮红色的热气球取代牠。记住,你的大脑一次只能完全专注在一件事情上,如果你专注在亮红色的热气球上,就比较容易不想穿蓝色跑步鞋的粉红色大象了。同样的道理,假如你要专注在解决办法,就不能同时执着在问题上。

如果你刚刚花时间练习思想替代方法,很好。这是你控制思想的第一个练习。既然你可以办得到,就有办法最後学会训练心智,用解决方案,取代所有的问题。

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,健康快乐每一天

(本文摘自《正向专注力:180秒实践高绩效人生,奥运金牌运动员、顶尖业务、世界大赛冠军队都在用的心智锻链法》,天下杂志出版,杰森‧塞尔克,爱伦‧里德着)…

不只喜庆之日要吃、「转大人」也要吃?!来了解日本的传统吉祥菜肴 – 赤饭

日本的白饭总是亮晶晶的,非常有弹性又好吃。有许多米饭搭配着蔬菜、肉类或海鲜等为特色的菜肴。从餐厅、商店和车站贩售令人眼花缭乱的便当,到包括亲子丼、烧肉丼、鳗鱼丼饭(ひつまぶし)等在内的丼饭产品系列。除了白米饭,还有一个特别的「赤饭」,被日本人视为吉祥幸运的象徵,到底它是什麽呢?

赤饭的起源

据说赤饭是从绳纹时代自中国引入日本的红米演变而来的。自古以来,红色就被认为具有驱邪的功效。因此,红米便在各个神社里供奉给众神。这时人们也开始对於食用此种红米产生兴趣,而蒸煮红米饭就是赤饭的前身。这道料理从室町时代起成为吉祥的象徵,到了江户时代更成为平民餐桌上常见的食物。

然而,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,白米比红米更为容易种植且产量较高,因此白米成为较为受欢迎的作物。此外,据说红米的味道不如白米,因此导致对红米的喜好降低,甚至不再於日本种植。尽管如此,人们还是想延续吃赤饭的传统,所以他们就利用红豆的粹取物把白米染红。至於在赤饭添加芝麻的这个作法,据说是为了欺瞒众神,因为芝麻的日语为ごま(goma),听起来就像是意味着欺骗的ごまかす(gomakasu),因为供奉给众神的实际上并是不真正的红米。

直到明治时代,没有添加豆类的蒸糯米被称为「御强」,而带有红豆的则被称为「赤饭」。後来,这两个词被交替使用,指的都是赤饭。而制作赤饭的烹调方法也是後来才研发出来的。由於这道料理的营养价值很高,所以它还被制成罐头,可以作为紧急食物保存使用。另外,你还能够在许多便利商店、火车站的商店和超市,找到赤饭饭团和赤饭便当。

什麽时候要吃赤饭?

鎌仓时代後期,皇宫内会在1月7日的人日、3月3日的上巳、5月5日的端午、7月7日的七夕以及9月9日的重阳等农历四季转折点吃赤饭。当吃赤饭的习俗在百姓中流传开来时,它便成为了喜庆场合中的主食,并被认为是驱除厄运、带来好运的吉祥象徵。

一些会吃到赤饭的特殊场合,像是会为孕妇系上腹带以祈求顺产的束带祝贺(帯祝い)、婴儿出生和举办在婴儿出生後100到120日的初食日(お食い初め)或断奶仪式。另外,人们在60岁、70岁、77岁、88岁和99岁的生日也会吃赤饭作为庆祝。最後,为了纪念某些重大时刻也会吃这道料理,例如七五三节、第一天上学、毕业典礼、成人式和上梁仪式。
在过去还有一种习俗,就是当家中有女孩第一次迎接经期时,家人会制作并赠送赤饭,象徵女孩已经变女人。

在日本和世界各地推广赤饭

你知道有个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努力推广赤饭的组织吗?赤饭文化启发协会(赤饭文化啓発协会)於2012年11月22日在东京成立,宗旨在实现以下目标:
-提升对赤饭营养、传统文化和历史价值的认识,并安排相关的活动
-宣传每年11月23日的赤饭日

该组织的网站还提供了一份制作和销售赤饭的成员名单,这样你在日本的时候就可以查询哪里能够买到这道料理。
赤饭文化启发协会网站*限日语

赤饭如何做

制作赤饭所用到的食材:糯米、红豆和盐。芝麻盐会在品嚐前加到赤饭里。
赤饭或称为红豆饭,是一种用糯米(もち米)和红豆(小豆)或眉豆(大角豆)所制成的米饭料理。料理中豆类的添加比例大约是米饭量的10%到20%。
糯米要用蒸的而不是使用电饭锅煮,以减少其黏性。如果你想使用电饭锅而不是蒸锅,建议添加糯米量10%至20%的一般米,即非糯米,以得到正确的口感。

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制作红豆。有些食谱建议烹调前先将豆子浸泡在热水里一夜,而另外一些食谱则建议把豆子先煮熟,然後冷却。不管你选择哪一种方法,其目的都是把豆子煮软。

烹煮红豆时所产生的红色萃取物会将调理用水染成红褐色,之後再利用它来浸泡米饭数个小时使米饭呈现出淡红色。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红色液体的颜色太浅,就会添加红色人工色素,所以在市售赤饭中发现含有这样的成分并不用惊讶。接下来就是将米饭和红豆一起蒸或煮。

一旦赤饭准备好後,依照不同的地方会添加不同的食材成分。例如,在千叶县会将当地盛产的花生添加到赤饭里。在北海道和山梨县,人们会在煮熟後的赤饭里加进甜纳豆,因为如果和米饭一起烹煮,纳豆会分解掉。由於没有使用红豆,因此赤饭的颜色便是来自於红色的食用色素。对於长野县的佐久盆地来说,他们所使用的是鲜红色的花豆,而在县内其他地区,则是添加糖来让赤饭变甜。另外在关东地区,大角豆在赤饭中比红豆更受到欢迎,因为後者在烹煮後容易破碎,被认为会让人们联想到切腹,并不是一个吉祥的徵兆,而这里的赤饭会在最後享用时撒上芝麻盐。

你可能会很惊讶赤饭的卡路里含量实际上是蒸糯米的1.2到1.5倍。不过,它所含有的铜、蛋白质和锌含量是白饭的2倍。由於赤饭中使用糯米的关系,其含量低的直链淀粉会让人感觉比非糯米更饱。

所以下次来日本旅行时何不嚐嚐赤饭,为自己带来好运如何呢?…

被枪决前会吃什麽?盘点5个国家「死刑犯的最後一餐」

台湾:一盘卤味、酒以及香菸

最特别的是卤味里面有两颗卤蛋,而卤蛋象徵着受刑人吃完有「圆满」之意,让他们可以安心上路,投胎转世路上走得圆满;另外,监狱有的则是准备便当、黄长寿香菸和高粱酒,或是用荷包蛋取代卤蛋。至於喝酒的用意,是因为早期没有麻醉药剂,所以就用酒来达到另类的麻醉效果,以减少痛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示意图/pixabay)

中国:生肉及饭菜

会吃生肉的典故是来自於中国古代,他们认为受刑人死後可以拿着这块肉,在路上遇到疯狗来时,可以将这块生肉塞到狗的嘴巴,迅速通过奈何桥後赶快喝孟婆汤离开,重新投胎好好做人,所以那片生肉不是给受刑人吃的,这只是一种象徵的含义,其主要还是有其他饭菜可以食用。  

(图/取自pixabay)

美国:40元美金任你点

在40美元的金额内,受刑人可以自行选择想要吃的「最後一餐」,其中就曾有一名罪犯Robert Anthony Buell点了有籽的黑橄榄一颗,而罪犯最终没有把它吃下肚,离开人世後黑橄榄在口袋里被发现,因为黑橄榄吃起来的味道跟血有点雷同,推测这只是一个象徵性的意义;另外罪犯Gary Carl …